发布时间:2014年3月25日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崔国
建设新兴世界城市,是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在各种官方及非官方场合为自己打出的明确口号。布里斯班是昆士兰州首府,也是著名的港口城市、旅游城市。布市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标签,在建设新兴世界城市之路上,它重点瞄准了创意产业。其创意产业战略将城市整体影响力和能级的提升作为首要目标,具有前瞻性和典型性,值得参考。
2014年G20首脑峰会将在布里斯班举行,之后中国主办这一会议的城市是北京。这或可视作布里斯班世界城市建设目标阶段性成果的有力佐证。
现状与格局
布里斯班创意产业是澳大利亚创意国度政策下的产物。1994年,澳大利亚颁布《创意国度:联邦文化政策》。该政策的关键意义在于从国家层面认可了澳大利亚遗产与传统、自我表达与创意。此后,澳大利亚政府逐渐意识到培育和保护创意空间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文化创意的五大原则。这改变了认为曾作为殖民地存在的澳大利亚没有真正的文化价值、“文化退缩”的传统论断。基于这样的背景,布里斯班开始关注创意产业。
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概念传入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政府深受启发,迅速启动一系列举措,如举办第一个旨在弘扬布里斯班文化的社区节庆活动“布里斯班河节 ”。2001年,布里斯班支持昆士兰科技大学(QUT)在凯文格罗夫校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创意产业学院,专门培养创意产业专业人才,同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布里斯班市政府2003年授权和支持QUT做了《布里斯班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3年)》,明确了创意产业内涵,即:源自于个人创造、技能和天赋的行为;通过智力资源的开发和衍生,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岗位的潜力的行为;具有与制造业相比能够产生更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创造性的无形投入;将传统的文化产业(如表演艺术)与高新经济中的信息密集型通讯技术(如电子游戏设计)相联系的能力。该报告还建立了布里斯班创意产业的分类体系,对布里斯班创意产业发展有纲领性指导意义。
2006年,布里斯班颁布《布里斯班2026年远期愿景规划》(Our shared Vision Living in Brisbane 2026),明确了 “创意城市” 的发展目标,倡导艺术、文化和其他创意,使社区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
布里斯班市政府发布的数据显示,布里斯班2006年后的经济年均增长率、就业率均高于澳大利亚全国平均水平。创意产业还创造了大量就业,2006年创意产业直接就业人数达31.52万人,占全澳大利亚就业总人数的3.5%;若加上因创意产业而生的其他支撑产业,就业人数达48.67万人,占全澳大利亚就业总人数的5.3%,并以每年2%的速度持续增长。
布里斯班创意产业的发展并非全盘展开,而是根据自身条件,重点发展以数字媒体和设计为主的产业领域,涵盖了电影、电视及娱乐软件、建筑设计、视觉艺术设计、广告平面设计以及出版印刷媒体等行业,产值占到布里斯班创意产业总产值的90%(见布里斯班创意产业构成及产值分布表)。需强调的是,这些领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国际视野。这与其意欲成长为新兴世界城市的目标有明显的关联。
创意经济培育策略
各层级政府战略滚动式推进
布里斯班创意产业受益于多层次多主体的创意产业政策。其中包括布里斯班市政府的“创意城市”(Creative City)战略、昆士兰州政府的“智慧之邦”战略(Smart State Strategy)和澳大利亚政府的“创意国度”(Creative Nation)政策。
《2026年布里斯班市远期愿景规划》提出“充满活力的创意城市”目标,到2026年,要将布里斯班建成为能将艺术与环境有机融合的标志性的节事庆典活动城市;营造创造性地将艺术、文化与科学相融合,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为具体落实这一远景规划,布里斯班市政厅分阶段推出了渐进策略。2013年最新颁布了《布里斯班创意经济2013-2022》战略规划,其中的重点战略目标是强化本市的宜居性,以确保其成为全球创智人群生活、工作、休闲迁移的首选目的地,进而成为具有活力的创意中心。规划并没有将职业与经济发展的潜能激发作为唯一目标,而是注重活力宜居城市的正向外部性。在执行层面,市政府2011年设立“创意火花项目”,每年评选一次具有前瞻力的创意产业项目,为之提供单个项目上限2万澳元的财政基金扶持。
昆士兰州自1998年开始新一轮的经济改革,旨在建立一套适应未来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提出“智慧之邦”战略规划,试图建成一个主要由知识、创意和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的、繁荣的优质生活区域。州政府相应制定了“智慧产业政策”,以提高生产率为核心,通过对创新和技术的投资,提高生产增长率,作为维持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应对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
1998-2007年的9年间,昆士兰州政府仅向研发和创新产业就投入了共计30亿澳元。该州州政府还特别设立了具有独立性的“智慧之邦委员会”,专为州政府提供事关本州向“智慧之邦型经济”转变的意见和建议。由此,昆士兰州经济持续11年增长,并以较低的失业率、高生产增长率以及享誉世界的舒适生活环境,领先于澳大利亚其他州。
昆士兰州政府还设立了“创意产业行动小组”,下属就业、经济发展和创新部,其主要任务就是促进昆士兰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与做法是:努力提升创意产业特别是设计业的价值和地位,并努力将其纳入到主流产业领域;创造本土和国际上对昆士兰创意产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从就业和价值等方面评估昆士兰创意产业的影响;提供关键业务技能的使用权。由此,这一小组负责执行了“火热建筑设计”、“火热时尚”、“尤利西斯”、创意商务基准、商务技能与扶植等一系列计划。
为支持布里斯班创意产业的发展,昆士兰州政府联合布里斯班市政府共同推出一系列举措。如,昆士兰州政府兴建“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园”,直接促进了布里斯班创意产业及园区的实践发展。又如,昆士兰政府将创意产业纳入职业扶持计划,向州、地区的关键性、战略性部门提供人才支持,向创意产业派驻技术人员等。再如,布里斯班建立了昆士兰创意产业研究院和QUT创意产业学院以及创意产业园区,鼓励和支持昆士兰艺术学院等培养艺术、设计创意人才。
2010年,昆士兰州政府与澳大利亚产业组(AI Group)共同推出“昆士兰大创意”计划(What’s your Big Idea Queensland?),由昆士兰州政府拨出250万澳元专项资金,支持昆士兰具有巨大创意的公司改善状况,好项目可得到至少5万澳元启动资金。政府清晰的战略导向和策略支持,使布里斯班的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创意产业园区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昆士兰州和布里斯班市能如此大张旗鼓地发展创意产业,源自于澳大利亚政府的表率。澳大利亚政府认识到,文化是本国区别于他国的根本所在,也是本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基于此,澳大利亚政府于1992年7月便成立了一个由澳大利亚著名学者等构成的专家小组,为联邦政府谋划一份文化政策规划。1994年,澳大利亚政府发布了历史上第一部文化政策文件,重点支持艺术、电影-电视-广播、多媒体、历史遗产、文化产业、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等方面发展,同时明确提出保护版权、保护自由表演的权利、给予道德尊重等关乎内容保护和培育创意工作者的政策。
综上,这些侧重不同、目标明确的政府战略,为城市的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宽容的环境,也为创意企业在起步阶段提供其急需的智力支撑和物质支持。市场化的培育方式则使布里斯班创意企业的发展避免了“温室培育”所具有的生存能力不强等缺点。
应用型大学的作用
作为地区创意产业发起者、知识转化、人力资本供应者,大学对创意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布里斯班的创意产业与昆士兰科技大学(QUT)休戚相关。QUT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学校之一,培育创意产业人才。该校的教学计划以注重结合实际应用而闻名,研究和教育方面以符合就业市场的需求为目标,为学生构建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被誉为“应用型大学”(a university for the real world)。
2001年,该校在凯文格罗夫校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创意产业学院,把一些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如表演艺术、媒体、新闻)以及基于IT技术的设计(如时尚、游戏、媒体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分设了设计、舞蹈、视觉艺术、音乐、创意写作、广告、新闻、电视媒体、动画等科系。研究所则包含广告、艺术、新闻、音乐、传播设计、策略性广告、舞蹈教学、数字媒体、艺术管理与创意事业等类别。其先导性具有世界意义,各国高校及市政部门经常邀请QUT前往开展交流与培训。
在创意产业学院的基础上,QUT与昆士兰州政府合作率先建成了今天具有标志意义的创意产业园区(CIP)。QUT凭借自身优越的学术资源、与产业界的密切联系、与政府的合作沟通,影响着澳大利亚创意产业的发展。该校具有澳大利亚创意产业发展先锋导航的地位,甚至成为创意企业全球网络的中心。
布里斯班其他的各类大学、艺术设计和表演学院,也为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人才和创意孵化的作用。
“创意场域”的培育与孵化
产业集群实际上属于产业共栖范畴。多样化的产业形态、密切联系的企业是区域发展繁荣的前提。从生态学角度审视,这种多样化的产业形态构成的创意集群,可以看作由艺术家和创意阶层、文化艺术公司、项目生产、社会网络、创意环境、知识、信息和创新机制等融合一体、占据一地的复杂生态系统。
这种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使布里斯班的创意产业并没有在城市地域内高度集聚化发展。布里斯班的创意产业布局表现为在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地域内十分零散的分布,在这一空间内,不仅有数量可观的创意产业部门,还分布着大量咖啡馆、餐馆、酒吧、社区活动中心,甚至有大片居民住宅。
实际上,在布里斯班创意产业集聚的西部走廊,可以发现,与其说这里是创意产业的集聚区域,不如说是在一大片居民住宅区上零星点缀着创意产业的部门。布里斯班创意产业的集聚区不是成片的、高度集聚的块状或带状形态,而是一个较为松散的走廊式的结构。
结语
布里斯班创意产业发展起初更多地表现为自下而上,待到规模化后,政府才介入。值得强调的是,布里斯班创意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皆统一在更宏观的整体城市战略下——“建设新兴世界城市”。在这一战略目标之下,宜居环境与经济繁荣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即经济发展不能损害城市生态,还要投入更多设施,达到外部溢出效应,以反哺城市,为城市人居生活提供便利。
这样的战略布局为产业提供了隐含的发展优势。首先是将创意产业中的优秀设计、方法、技术与城市实践结合,使创意产业开发出的相关成果更有针对性,更符合现实需求。这解决了人的创意与生产结合过程中的通道瓶颈,进而赋予布市创意产品开发中天然的现实可操作气质。这一点从QUT设计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平台软件并被政府机构迅速采纳、QUT被誉为“真实世界中的大学”等案例中可见一斑。
其次,将创意产业发展统筹在城市整体战略目标下,就是将产业专业人群的关注目标推及城市人群集体关注之下。这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与市民日常生活关联度过低、参与性不足、人群类型趋于单一的缺憾,全体市民都被纳入集思广益的创意潮流中,为城市贡献智慧的同时,也驱动了创意经济发展。
我们会羡慕西方发达国家繁荣多样的文化、自由共生的创意氛围,却较少深思其背后的人群支撑。这也是多数国内城市发展创意产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是创意人群。趋于单一化的专业人群结构、场域氛围,往往导致城市创意产业活力不足、创意内容不够丰富。城市管理者往往对此不重视,更谈不上采取有效解决方案,最终推出的措施表现为近乎任意化的创智园区构建方法和生硬的人群聚集政策,效果自然不佳。
最后是放眼世界的城市建设目标,布市直接将该市创意产业产品及人群推到全球市场平台,用更为本土的文化与创意与全球创意竞争。尽管起始阶段的沉默期更为漫长、产业阵痛更为强烈,但也更容易培养起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意队伍,个中益处不言而喻。
(作者系《城市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咨询师,曾赴昆士兰大学学习。王昀编辑,工作邮箱:doo_doo@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