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资讯 Creative Studies

[创意资讯] 创意产业之父:创意有所作为要靠细节铸就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30日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创意有所作为要靠细节铸就

约翰·霍金斯(右一)和电影《小时代》总策划孙雅恩(左一)和资深电影基金投资管理人马克成立了首支“英、中、美电影基金”,图为三人出席第二届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颁奖典礼。

他曾为时代华纳(Time Warner)、英国卫星电视Sky TV、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集团担任策略发展顾问,展望创意发展之路。1997年,英国布莱尔政府听从了他的建议,开始扶持创意产业,因此他被称为“创意产业之父”,他就是约翰·霍金斯(John Howkins),英国著名创意经济学家。

在伦敦市中心全世界地价最贵的皮卡迪利圆形广场(Piccadilly Circus),约翰·霍金斯拥有一个“约翰·霍金斯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在这里,约翰·霍金斯为全球创意产业的发展把脉。

日前,在“第二届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颁奖盛典开幕之前,笔者对他进行了专访。约翰·霍金斯身穿卡其色外套,高大、清瘦、斯文,和人握手时神情专注而有力。正因为他在创意产业界的名声如雷贯耳,如今的卡梅隆政府依然十分器重他。去年,卡梅隆访华期间,在中国召开的《中英合作与共赢峰会——创新、创意、发展》,约翰·霍金斯作为领军人主持了其中创意产业峰会论坛。

约翰·霍金斯在2001年出版的《创意经济:好点子变成好生意》(The Creative Economy: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是全世界第一个以创意经济为研究主题的专著,全球已有7种语言的翻译版本。

1 英国为创意产业而调整福利政策

问:“创意产业之父”这样的头衔对您意味着什么?

答:意味着可以走遍世界,结识各种各样有趣的人。比如,8年来,我大约每隔几个月就要去趟中国,我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约翰·霍金斯现担任上海创意产业协会和上海创意产业中心顾问。)

问:“创意经济”一词是您的发明吗?

答:这个词不是我发明的,但我是第一个研究它,并且写出了第一本书。回想起来,我是抓到了趋势。

问:目前全世界谈到创意经济时,总是以英国为标杆,您认为英国有什么独特的成功之道?

答:英国的创意经济是全球第一,英国拥有非常完善的咨询服务,同时总体政策也做得相当理想,确保各项创意政策获得预期效果。但是要谈具体作为,其实就有很多细节,这些细节加起来,才能产生很大的效益。例如英国的社会福利已做了调整,失业相关法规也做了更改。举例来说,以前,那些立志成为音乐家的年轻人,如果有哪个餐厅愿意提供他们演奏的工作机会,他就必须得接受,否则,他就会不符合失业法规的规定,没法获得失业救济。这样的法规因不合时宜而被修正,只要真的是为了音乐创作而没有工作,就能领到补助,不必提供没地方演奏的证明。

2 中国品牌在伦敦开店卖的却是西式服饰

问:您在一本出版物《创造力经济》中,观察到中国的创意缺乏多样性?

答:我不确定我是否说过这句话。我真的这么说过吗?并不是中国的创意缺乏多样性,而是指它的展现方式缺乏多样性。我所感兴趣的是,哪些中国文化会吸引到外国观众,让他们觉得非常有趣。一些人来到欧洲,发现了一些引人入胜的东西。放眼美国,我们也会发现美国电影中有许多令人陶醉的事情,因此我的兴趣点在于,中国文化怎样才能受到全世界的喜爱。让人们会说:“看看我买到了什么,这件衣服真是太好看了。噢,顺便提一句这是中国风。”人们会真正因为这是中国风而感到自豪。

现在,很多中国游客都在一个非常传统的英国时装店购物,因为这个英国品牌依然保持着本土化的英伦风格。我也看到,有中国品牌在伦敦开店,但却在销售西式服饰。他们没有卖中国风的衣服。显然中国人应该为自己的文化而骄傲才对。

3 现在年年都是中英文化年

问:2015年是中英文化年,您有什么计划?

答:现在年年都是中英文化年。明年3月份将在上海举行“创意英伦盛典”,威廉王子及一批重量级嘉宾均会出席。我还与我的合伙人电影《小时代》总策划孙雅恩女士和资深电影基金投资管理人马克先生成立了首支“英、中、美电影基金”,会投资中国内地电影和国际合拍。我自己更熟悉国际市场运作,曾在HBO工作过,在美国还有一家上市的电影公司。我相信会引进更多国际化的电影人才,帮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问:中国深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创意之都之一,您对深圳的创意产业怎么看?

答:深圳是一个发展速度令人惊讶的城市。我还曾经和一个深圳的中学生一起著过一本书,叫《遭遇创意队》(这是一本妙趣横生的创意理论故事书),是专门为青少年打造的创意读本,用青少年的语言介绍创意理论,并引导人们马上动手去实践。深圳对创意产业的教育非常重视。

问:您对媒体特别有研究,当下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您认为媒体正在发生的这场变革,最终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存在?

答:我知道,现在大多数中国年轻人根本不买报纸,这个趋势比英国强烈,因为英国还是有很强大的纸媒品牌,比如《泰晤士报》。对于编辑记者来说,首先必须是让你的故事和照片真的有趣,要有个性,你不可能把赚钱和商业盈利作为前提。音乐家现在已经这么做了。例如,在Instagram和Youtube上首先要有足够热爱你的粉丝,那才是一个好的开端。有了足够的粉丝之后,你才能谈论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