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PREFACE
由联合国贸发会议等五家机构共同发布的《2010年创意经济报告》指出,即使是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创意产业依然是全球贸易的新引擎,对音乐、动漫、电影、手工艺品、多媒体以及广告等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创意产业成为目前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如果能得到政府积极地政策支持,创意产业将能够通过创造就业、吸引投资以及鼓励创新等方式刺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为全球化世界中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英国是全球创意产业发展的“先行者”。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世界发达国家正步入后工业经济社会,面临着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驱动经济的增长主导要素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文化和人的创造力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增加。当今,思维和观念就是一种战略资源,观念能够创造价值,要想获得发展和财富,首先需要改变战略思路,重塑新观念。在某种意义上,创意产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不仅仅在于财富创造,更多地在于对于发展观的改变,对引领并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出贡献。
中国创意产业在全球打造创意经济的竞赛中正在迅速崛起。随着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日益成为各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注焦点。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创意产业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产业实践方面,抑或是创意城市建设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然,困难和挑战也时刻相伴左右。中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根本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即改变现有的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要素驱动模式,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产能过剩而附加值低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动谋求一种产业结构合理、经济有序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形态。而创意经济就是这样一种以工业化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为引导、以高层次消费需求为依托,通过创新和创意为核心增长要素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社会转型的新经济形态。因此,大力支持和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的专著《创意改变中国》中我曾提出,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创意产业、创意经济和创意社会。创意产业的兴起将引领中国全方位改变,其根本原因在于创意产业是开发人类创造力,解放文化生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有效手段。要从关注经济产出的产业层面,发展到全民创意的创意社会,其中有一项策略就是以文化创意引领产业发展,通俗地说就是培育中国产业发展的“头脑”,即中枢神经系统,用文化创意去设计自己的品牌,开发自己的市场,从而指挥产业“躯体”,在全球范围内组织产业资源的配置和产品的生产制造。这里非常重要的是要开发中国特有的文化资源,赋予其文化认同和共鸣,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核心价值和概念,同时,要充分发挥广大民众的个人创造力,鼓励参与文化创意的积极性。
创意产业在中国虽然起步较晚、地区差异大,但总体上表现出发展迅速的高成长性的鲜明特点。近几年来,随着创意潜力的不断释放,一批面向市场、创新发展的创意企业正向新兴创意产业转移。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越来也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政府间、企业间和学术界展开。国外在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和培养创意人才方面的创新实践,可以成为我们加快转型发展的有益借鉴。同时,我也很高兴看到,更多承载着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理念与实践的学术成果正在被翻译成英文、日文、韩文,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今年8月澳大利亚创意产业与创新研究中心(CCI)还就“创意如何改变中国”及中国经济转型为主题展开了学术讨论,引发了国外创意产业界对中国创意经济发展未来的关注。
欣闻约翰·霍金斯的新书《创意生态》中文版出版,我首先向老友表示祝贺!霍金斯先生的专著《创意经济》自2001年在英国出版以来,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霍金斯关于创意经济的理念、创意产业的内涵以及创意管理的原则由此广为传播,可以说《创意经济》是全球创意产业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奠基之作之一,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初期曾为探索中的中国本土实践开启智慧,成为无数人探寻创意产业发展之路引鉴的第一本实践手册。
时隔数年,霍金斯在《创意生态》里呈现了一个更为宏大、更为深邃的视野,却以更为浅显而活泼的语言加以表述,彰显作者博古通今、举重若轻的大师风范。文采之间,透着霍金斯对历史、哲学、艺术、自然科学、经济和社会生态之间的渊源与脉络的把握,使得“开卷有益”这句中国古训在本书的阅读体验中很好体现。本书提出“生态学的心智模型”,即多样、改变、学习、适应以及维持生态的增长模式,也让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者、探路者和从业者能够分享到西方学者超越创意产业繁荣表象,而更关注创意生态本质的前沿观点及人文情怀。
创意人才是创意经济中最为宝贵的财富,而创意环境是吸引、发展和留住人才的“磁场”。英国政府在2008年《创意英国》报告中总结英国创意产业发展十周年之际,不再以“产业为中心”,转而关注“以人为中心”,表明“英国现在转而关注那些试图独立思考并善于运用想象力的个体和组织”。霍金斯在书中提到“创意生态视每个人都有潜力创意,我们需要关于创意的全面整体视野,将诸如教育、学习等在内的其他改变因素包括在其中。创意生态要有系统增扩,通过场所、组织和各种事件来促进相互交流合作”,我很赞同这一观点,在未来的创意社会中,全民创意、知识分享和网络化协作将代表一种趋势,即创意人的生产与生活、生存与发展将在一个新的境界中得以融合。霍金斯笔下的创意生态与我书中构想的创意社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是一个适合创意生活与创意生产的小的生存环境,它关注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独立个体及其社会实践活动,探讨人与社会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本书构架起的人文生态、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全生态观”,也耦合了中华文明的天地人合的和谐发展观。
霍金斯是我的老朋友,我们曾在上海、北京等各个场合聚首,共商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大计。这些年霍金斯为推动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还获得了2007中国创意产业国际贡献奖。如今,在坐落于华山路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的约翰·霍金斯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经常有机会可以看到他活跃在上海工作与研究的身影。
霍金斯以前瞻的眼光关注全球“十亿新一代”的崛起,而我看到了许许多多在中国这片热土上追寻梦想的创意企业家。这些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比他们的上一代更具有创意激情和勇于挑战传统的魄力;他们关注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掌握知识产权的经营之道,时刻追随时代科技进步的步伐,主动寻求创新与突破,在未知的领域中发现新的市场价值,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他们在不断创新、不断成长的同时,也为自己和企业创造财富,走出一条从创意—创业—创富的成功之道来。这些创新型企业家带领的创意企业是中国迈向创意经济的中间力量,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在!
是为序!
厉无畏
2011年8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