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后记
林海
还是沿用语录体吧。
翻译这样一本书,对我而言,不是痛并快乐着。
毫不夸张地说,这绝对是痛并痛苦着。
不过话说回来,好像大快乐多是建立在大痛苦之上。
印度古庙旁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苦行僧、瓦尔登湖畔的梭罗,
以及众多苦了心志、劳了筋骨的伟大人物,都经了大痛苦的。
我的痛苦没有那样夸张,但也来自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
身体上的痛苦主要是因为其信息量的丰富,
宗教、政治、经济、艺术、生物、哲学、心理、文化、管理、地理、历史无所不包,
上下五千年几乎说了三千年,
这使得我通宵达旦日以继夜地辨识、思考、理解和成文,
才能如期完成这样一个任务,
其任务量让我几乎又经历了一个硕士阶段的学习。
精神上的痛苦来自于约翰·霍金斯的博学多闻。
从历史到宗教、从文学到电影、从生物到社会、从波西米亚到朋克、
从神话传说到现世的哲学流派,他几乎是举重若轻地纵横捭阖于时空隧道中悠然自得。
这使得要理解其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就成为非具备深厚积累不能为之。
好在我向来喜欢混搭之风,约翰的混搭癖好十分合我胃口。
幸亏我是一个喜欢混搭之风的译者,
否则,翻译这样一件作品的痛苦程度定会加倍。
但也许,我的痛苦与本书作者约翰·霍金斯,
为写本书所承受的痛苦相比也就算不了什么。
然而,也许他乐在其中,一点儿也不觉其苦。
我们向来不能揣度创意人的内心!
更何况,他可是搞创意生态的!不是好玩儿的。
其实,有些东西我们真应该认真关注了:
创意生态是一种趋势。
创意生态是一个产业。
创意生态还是一种生活方式。
创意的本意是贪玩,如果没有创作的意愿,哪来那么多的创意呢?
由一只小虫到一片草地,是玩意儿变成了产业。
而由一只小虫到一片森林,却是玩意儿上升到了哲学。
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我喜欢好玩的东西,约翰·霍金斯的这本书让我觉得非常好玩。
所以痛苦之后还竟然真的有一种猎奇和探索的快感荡漾于心。
会买这本书的人一定是被“创意”两字吸引的人,
而会被“创意”两字吸引的人一定是喜欢玩的人。
我十分肯定这一点。
眉头紧锁、正襟危坐、一本正经地探讨所谓“创意”,那是很奇怪的事情。
那么,看了本书之后,你除了会对“创意”感兴趣,
也一定会对“创意生态”感兴趣。
我要感谢本书作者—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
给我们带来了这样新鲜的阅读体验。
也要感谢他为创意指出了新的出路。
在此,特别感谢激情与激动的情绪并存的苏彤和我一起对本书进行深入探讨和理解。
还要感谢所有为本书中文版成型做出贡献的人们。
毕竟,围绕着这本奇书,我们现在已经处于同一个创意生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