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方圆燕冀领,千年之城纳天地
京津冀一核两翼城市生成与发展规划建设新模式研讨会
2017年9月27日,由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办,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与约翰·霍金斯创意生态实验室承办的“京津冀一核两翼城市生成与发展规划建设创新模式研讨会”在天大建筑学院举行。天津市规划局沈磊博士、规划学会王学斌秘书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袁大昌教授、副书记曾鹏副教授、陈天教授、中国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黄璞、约翰.霍金斯创意生态实验室中方合伙人苏彤及京津冀三地30多位城市规划、建筑、经济、艺术等多领域跨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雄安新区的创新发展模式。研讨会由中国建科院院长助理黄璞主持。
首先由约翰·霍金斯创意生态实验室中方合伙人苏彤进行了《京津冀文化圈与雄安创意开发》的主题演讲。他强调了创新驱动发展引擎对于优化京津冀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性,以“人、地、物、货、财、事、信”七字高度概括了雄安建设的七大任务。分享了“创意中国文化圈地图”和JING三角概念,强调了北京、天津、雄安三地之间的轴线关系。提出通过建设数创港来搭建区域创意开发平台,实现跨界协同的建议。
陈天教授与大家分享了《雄安新区规划模式探索》研究成果,强调了雄安新区建设的生态意义,将水资源作为规划中的实时性考量因素,提出了“中国愿景、中国苑景、中国院景”三级空间设想和“九州方圆、冀州为首、九州坊院、雄安大善”的宏伟蓝图。分享了他对雄安新区的空间构想,提出手掌结构的蓝绿系统,划定白洋淀核心保护区。在建设方面提出“三降三分”概念,打造花园中的城市,以三级结构构建城市等级,突出生态涵养作用,并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天津规划院周长林副院长提出由北京、天津、通州副中心、雄安新区形成“1+3”的大首都格局,强调雄安新区和通州副中心都是首都生成与发展的结果。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综合规划院陈阳院长认为,因产定城、以城促产是规划的先决条件,并且提出城市政府提供的产品服务、城市的组织与运营模式、社会技术创新能力是雄安新区未来的重要作用。
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曾宇主任总结了雄安新区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享了通州副中心规划“8+12+1”的管控体系,实现了体系、组团与控规编制的一致性,通过三维管控和智慧城市框架拓展公众参与。曾宇主任还对导则中的五大关键词 “开放、高效、低碳、健康、宜居”作出了详细的解释。
在自由的讨论环节,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沈磊教授结合其在城市规划专业领域数十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世界眼光和中国特色”是雄安新区发展的大方向。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城市特色、时代特色是雄安新区的规划重点。
天津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主任李迅教授提出可以从在地性视角介入新区公共艺术策划;南开大学江曼琦教授认为雄安新区的规划要以产业为依据,尊重市场规律;AECOM天津分公司杨波总经理认为要从水系出发考虑生态安全,并且分析了天津的区位优势对于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依托作用;北京大学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贾惠柱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黄斌副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彦情副研究员都就智慧城市管理提出不同的思路和意见。天津师范大学孟广文教授从地理学角度提出双向流动是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有效方法;河北石家庄学院赵丽琴教授提出将安全理念融入到规划及运营的每个阶段。DREAM2049国际文创产业园高级顾问徐长在认为要考虑河北文明化在雄安新区中的角色。
最后,王学斌秘书长做了总结发言,高度赞扬了研讨会从多维度、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对雄安新区规划理念与创新技术等方面展开的思想碰撞和头脑风暴,信息量大质量高。提出要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做大格局,搭建平台,树立品牌。希望三地专家学者常沟通,将研讨会制度化,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
图文丨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
天大建筑学院城市空间与城市设计研究所
编辑丨李冬杰
审校丨张赫 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