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资讯 Creative Studies

英国新兴服务型城市重塑——曼彻斯特

曼彻斯特作为英国近代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世界上第一座工业化城市(注意居然不是伯明翰)。然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曼彻斯特也曾“疾病”缠身:水体和空气污染、居住环境恶劣、公共设施不足等问题严重。其实,有个常识就是早期轻工棉纺业集聚区,会比老的重工业区的人才结构要趋于合理,这个也为后期服务业转型打下基础。

Image30

1868年开始,曼彻斯特市通过开展城市规划运动,极大改善了市容市貌,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20世纪以来,制造业整体衰退,谋求改变的曼彻斯特抓住时机,成功实现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结构转型,并以其“创意产业”重赢世界瞩目。

从“工业城市”到“创意之城”,曼彻斯特的转型之路令人深思。那么,此次**将曼彻斯特定为英国国事访问的最后一站,应该是考虑到曼彻斯特在城市建设、经济转型、重视科技研发和应用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1984年,英国政府提出“创意经济”的概念,曼彻斯特敏锐洞察到创意产业这一新兴经济类型的巨大发展前景。市议会通过制定“曼彻斯特科技城市计划”,激励建立全方位的创新环境。市政府也负责对创意产业提供政策支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大力促进研究机构、技术专家、行业协会之间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

城市形态上来看,比伯明翰好很多,从城市的更新程度和产业的配置来看,倒是蛮像深圳的,新区不是单点的局部开发,而是逻辑很明确的产城一体化建设,以轻轨和交通枢纽为依托,打造多种业态融合的复合型社区,形成良性循环、可以自足的多功能街区。而且,明显看出倾向于民间资本为主的金融手段推动的模式,房价较伯明翰高。

1、曼彻斯特媒体城(工业衰败区重塑)

Image08

Image06

Image05

Image04

Image03

多中心思维发展模式。例如伦敦是老金融城和金丝雀码头,上海有浦西浦东、广州有老区和珠江新城、北京有CBD和中关村等,深圳也是多中心,这些城市似乎都有一些共性,希望更多的在多中心提供城市配套,让每个中心都增加幸福感。所以,曼彻斯特基于自身工业革命发源地和内河港口的历史特征,曼彻斯特的空间转型集中于旧城和滨水地区,其中两个区域最具典型特征,分别为城市中心地区(the City Centre)和索尔福德码头地区(Salford Quays),前者为历史积淀丰厚的传统工业地区,是衰落的工业区和旧城中心地区转型的代表。索尔福德码头兴建的“英国媒体城”园区。B B C广播电视机构的大部分业务已转移至此,成为欧洲第一个专门以媒体为核心的聚集区,也使曼彻斯特逐渐取代伦敦成为英国的媒体中心。

主题化的城市地区。在当今的“眼球经济”时代,为开发项目进行主题化包装对实现项目的市场营销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对于已经衰败的城市片区而言,项目概念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项目的市场吸引力。索尔福德码头地区“媒体城”,发展项目的概念化、板块化强化了其地域空间的可识别性和对相关产业的吸引力,重塑了地区在人们心中的传统形象,提升了社会关注度,进而吸引了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到地区更新开发的过程中。同时使各个片区具有自己独特的特色,拉开差距,避免恶性竞争。

混合布局的城市片区。功能定位方面,媒体城利用混合开发的办公综合体,入驻企业以影视媒体为主,包括BBC、ITV等电视媒体巨头租用办公楼宇进行电视、电影、广告、戏剧等传媒制作。除此之外还有约40家公司提供各种与媒体相关的服务,包括dock10、SIS等业界领先的知名企业。学校(索尔福德大学)、公寓、酒店和休闲娱乐等设施则综合设置在各个街坊单元中,功能布局混合。曼彻斯特敏锐地把握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将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作为完善产业结构、稳定经济转型成果的重要依托,采取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从而引申出数字媒体产业、设计创意产业、演艺文化产业、旅游休闲产业等产业类型。

可持续的城市地区。曼彻斯特的转型发展直视了工业化时代的问题和教训,因此其定位从一开始就是后工业化的,以建设一个可持续城市为首要工作。城市定位为一个以提供服务功能为主的复合都市,在产业、交通、公共空间和环境设计等方面均采用了前瞻性的手段,进而创造出了一个宜居、宜业的优质空间环境。

英国媒体城(MediaCityUK)项目是第一座获得BREEAM认证的可持续社区。它结合了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造价5亿英镑。媒体城一期工程的很多特点都符合BREEAM的标准,尤其是从曼切斯特运河中汲取水来作为动力,为占地36英亩的建筑提供制冷和采暖。 建筑中包括371套公寓、216间客房的饭店和7座总部以及两座演播室。它们都利用热电厂的能源系统“Tri-Gen”,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设计者Peel事务所的施工总监David Glover说:“我们与BRE Global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并很骄傲能成为世界上帝一座可持续社区。我们将继续与BRE Global的工作关系,保证媒体城继续开发可持续的方法。”

2 斯宾尼菲尔德(Spinningfields内城中心重塑)

Image15

Image01

Image29Image28

Image27

1996年爱尔兰共和军策划了市中心的爆炸事件,致200多人受伤,10万m2的零售商业和办公空间遭到毁坏,公交和铁路系统受损,市中心一些重要的历史建筑也被破坏,事件造成大量商家倒闭。英国政府脸上挂不住,第二大城市瞬间被炸没了……所以,下决心要重建的更好。

斯宾尼菲尔德区就这样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大型的办公、零售和住宅开发项目,也是欧洲最大的旧城更新项目之一,位于曼彻斯特市中心地区艾威尔河东岸,占地面积约8.9hm2。该项目由Allied London Properties有限公司负责开发,总体规划于2000年正式获批,整个建设过程持续到2013年。斯宾尼菲尔德是英国目前最大的城市中心区办公楼建设项目,被看作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金融中心,被称为“北方的金丝雀码头”。感觉这个就是因祸得福。

        多元化的城市地区

作为曼彻斯特商业中心地区的延伸区,斯宾尼菲尔德规划建设和改造42.75万m2高质量的商业、市政、居住、零售和开放空间,力求创造一个集聚多元化景观和文化特质的功能片区。项目将达到英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优秀等级(BREEAM Excellent),是旧城地区生态节能更新的典范。
曼彻斯特内城地区转型发展初期的成功依托了当时办公市场的繁荣以及对办公相关行业的大量吸聚,但办公市场泡沫化风险也带来了一连串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初期的成功之后,曼彻斯特敏锐地把握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将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作为完善产业结构、稳定经济转型成果的重要依托,采取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从而引申出数字媒体产业、设计创意产业、演艺文化产业、旅游休闲产业等产业类型。同时,曼彻斯特城市的空间功能和空间形态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办公、居住、行政、公共服务等功能多元混合,中世纪古典建筑、近代工业建筑、现代建筑的形态多元交织。

        高度混合的功能开发

在城市土地更新的功能方面,曼彻斯特的历次地方规划均强调了功能的混合与平衡,尽可能追求办公、居住、公共设施和开放空间在土地利用和建筑容量上的相互匹配,从而创造出一个始终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城市空间。即便是在办公地产高度繁荣的年代,其规划依然秉承了混合和平衡的理念,并通过对住宅及公共项目的补助来推动空间的混合。地方政府制定的规划框架并不单纯指定各个子片区的功能定位而是为各个片区指出未来想要实现的地域空间特征和主导职能。每个片区自身均是功能高度混合的功能单元。.

3 NOMA新区

Image26

Image25

Image24

Image23

紧邻曼彻斯特维多利亚车站的NOMA的核心区域(Manchester Victoria station redevelopment),将开发建设数百套新建住宅。占地20英亩的NOMA项目已经完成了The Co-operative Group位于OneAngel Square总部的开发,写字楼,酒店,休闲娱乐设施以及商铺也正在建设中。

目前,Caddick Group和Generate Land联合组成了ModaLiving,并已经宣布将在Miller Street 和Rochdale Road的拐角处建设共计450套一居室、两居室和三居室的公寓楼。

这些住宅项目将建设在一栋高30层的塔楼中,并在一层配套建有商铺、咖啡和酒吧。此外还包括一个公共花园——“空中休息室”和屋顶露台。其他配套仍在计划之中。全部公寓由现场的管理团队统一管理,并配有24小时礼宾服务。汽车俱乐部,电影院休息室以及健身中心都将为这里的业主提供尽可能完善的生活需求。

        天使一号(Angels1 square )

3Dreid建筑师事务所合并了废水回收和雨水收集系统,以确保降低耗水量。Co-operative实行本地采购和可持续性原则,使用位于英国的Co-operative农场的油菜籽来生产燃料,为建筑物的热电联合发电站供能。剩下的庄稼外壳会回收为动物饲料。多余的能量可以供应给电网,以及用在其他的NOMA开发项目(由Co-operative集团发起的英国最大的地区改造项目)中,废弃的能源会通过一台吸收式制冷机,用来给建筑制冷。

设计师也考虑到了全球变暖问题,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根据2050年的预测天气数据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因此,即使未来夏季平均气温升高3到5度,冬季降水增加30%,建筑物也是可以应付有余的。建筑物的织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经过设计,随着年平均气温的逐年上升会变得越来越高效。其他的创新领域有:建立电池汽车的充电站,能源来自低碳的热电联产系统;开发了一种建筑用户“应用程序”,就建筑运行的详情提供实时的用户信息。

以房地产开发为导向创造土地新价值。通过一个运行良好的土地再开发机制,以私人投资的地产项目推动城市弃置土地的更新是曼彻斯特内城地区城市转型的主要途径。私人房地产项目为追求开发利润,对开发条件具有严苛的选择性。首先,房地产市场高度重视对投资部门的选择,一般偏好投资白领所从事的具有较高专业性技术要求的办公类物业,如金融、法律、保险、高科技等。其次,房地产投资对区位的选择同样要求很高,城市中心区、滨水码头地区、交通枢纽区等具有明显的文化、景观资源稀缺性的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区域尤其受到投资者青睐。

4 曼彻斯特Home艺术区开发

Image22 Image21 Image20

Home建筑群位于曼彻斯特的Home建筑群将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继20世纪80年代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向公众开放之后,在欧洲兴建的最大的多功能艺术建筑群。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亲和力的项目,引入商业开发,没有特别的注重强化立面的新奇,而是非常干净大气。

根据规划,Home建筑群将包括一个能容纳500人的剧院、5个电影院以及为数众多的画廊和餐厅。整个工程预计花费2500万英镑,其中曼彻斯特市议会出资1900万英镑,英国艺术委员会出资500万英镑,其余为社会资金。建成之后,这一建筑群每年将接待约100万名观众和游客,而曼彻斯特很受欢迎的艺术电影及视觉艺术的中心——“角屋”和图书馆剧院也将在此落户。

分析人士认为,Home的开业将成为英国平衡地域文化投入差异之举。去年公布的一份独立报告显示,英国的艺术投入存在严重的地域差异,2012年至2013年间,平均每位伦敦市民享受英国政府69英镑的艺术投入,而其他地区的市民享受到的艺术投入仅有4.6英镑。

Mecanoo建筑工作室设计的HOME艺术中心在2015年5月下旬于英国曼切斯特开幕,这个全新的国际当代艺术,戏剧,电影中心在开幕当天邀请到奥斯卡获奖导演丹尼·博伊尔参加开幕,并吸引了两万五千人前往。建筑拥有两家剧院,五家电影院,画廊,咖啡厅,餐厅。

HOME艺术中心作为城市中重要的文化中心,拥有醒目的,如同明灯式的外观。Mecanoo建筑事务所的合伙人Francesco Veenstra说:“建筑位于拱门和新公共广场之间的三角地带,我们希望为市民打造出最先进的艺术演播环境并创造出一个新鲜却又亲切的空间。” 建筑三角形的体量十分隐忍瞩目,每个角都做了圆润边角处理,其中两个角安放了建筑重要的公共空间和集散空间。多色的玻璃幕墙让整个建筑看上去充满活力。一楼咖啡厅与广场直接相连。

竖向木格栅装饰的**楼梯十分宽敞,该楼梯作为联系剧院,电影院,画廊等各个空间的交通要道以及非正式社会空间。醒目而舒适大气的楼梯鼓励市民减少电梯使用的次数,其设计风格巧妙的与每一层的主题相融合。温暖亲切的木材与混凝土,水泥,玻璃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各司其责表现本真的材料们汇聚一堂,为市民提供一个先进的艺术空间。

一层的主剧场有高度不超过15米的三个观众席梯段,共500席座位,座椅色彩斑斓。二楼三楼分布着面积更小的剧场以及电影放映厅。层高不低于4米的画廊位于一楼。出色的隔音效果保证每个剧院和电影院即便同时使用也不会相互干扰。在这个建筑中,电影院和剧院的走廊十分安静。而公共场所十分热闹。建筑外部整体尺度控制适合人的范围,有亲和力。

3 曼彻斯特图书馆改造设计

Image18 Image17 Image16

2014年3月22日,斥资五千万英镑、历经近四年修缮的英国曼彻斯特**图书馆重新对外开放,当日上午接待读者两千余人。

曼彻斯特**图书馆建于1934年,是英国除伯明翰图书馆之外最大的公共图书馆。这座圆顶建筑据称是设计师文森特·哈里斯模仿公元二世纪的罗马万神殿之作。图书馆藏书丰厚,包括莎士比亚全集1632年第二对开本、十二世纪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的 《国法大典》手抄本等珍贵古籍。

重建后的图书馆从外观看并无太大变化,但内部却焕然一新。主要通道“莎士比亚入口”增添了绘有莎翁剧作著名人物的彩色玻璃壁画,新的敞开式中庭既有本地历史展,又有休闲茶座,还有配备两百台电脑和相应软件的多媒体大厅。儿童馆的设计以本地作家弗朗西斯·伯内特的《秘密花园》为主题,装有可以进行互动的数字屏幕和地板。

图书馆内藏书的利用将有很大的改观,据悉,此前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图书向公众开放,但经与英国文化遗产署协商后,目前开放藏书比例已升至百分之七十。

曼彻斯特市议会和**图书馆是建筑风格完全不同的建筑,但是不同风格却由于质地与色调的一致以及规模的宏伟而相得益彰,彼此连接在一起,组成曼城中心区的精华建筑群。

议会大厦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尖塔、拱门、尖肋拱顶,表达着端庄、神秘与崇高。而**图书馆设计者Harris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热忱的倾慕者,因此**图书馆和罗马“万神殿”Pantheon, Rome建筑风格一脉相承,它的显著特征是主体为圆形结构,主入口处是一个巨大的两层由六根柱子支撑的门廊。他的古典风格是如此魅惑,以至于人们很难相信它是修建于1930-1934年代,以为他应该有更古老的历史。

4 城市遗产公园(Castlefield Urban Heritage Park)

Image15

Image13 Image14

城堡区城市遗产公园坐落在位于曼彻斯特的中心地带,在这里有非常多的巨大的,经历了长时间历史洗礼的砖石建筑物,除此之外,在这里还有很多的桥梁、仓库以及市场楼房,非常的有特色。现在的城堡区已经完全的被改建为一座非常不错的遗产公园,在这里不但有规模非常大的科学博物馆,还有非常迷人的城堡区河湾,风景非常的迷人。在这里的工业博物馆里面,有保存的非常好的蒸汽机以及纺纱机,还有1830年代的时候的火车站。经过了重新修建的罗马堡垒也是一个游玩参观的好地方。

环境意识上突出“地方性”的“工业自然”理念及其对可持续运营的作用。凯瑟菲尔德工业遗址上的自然植被再生,通过群居物种介入废弃和停用的工业遗址,在废弃、停用或者修复的工业遗址上种植新的绿化带。在价值低的工业建筑和工厂融入总体画面景观的标志性建筑,雕塑甚至是“如画”废墟,诚实地处理工业转型的景观,作为工业活动轨迹 的 见 证。借 鉴 了 鲁 尔 地 区“工 业 自 然”( Industrial Nature) 和比特费尔德、沃尔芬等的“工业花园世界”( Industrial Garden World) 理念。

城堡区城市遗产公园所在城市的夜生活非常的丰富,到了这里不妨体验一下。在这里有非常多的充满了活力的酒吧以及俱乐部、音乐演奏等等,能够让你感觉顿时充满了活力,绝对是一次非常难忘的旅行。

5 关于英国的运河系统

Image12

Image11

Image10

英国的运河太多,几乎任何地方都有。它的作用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尽显卓著。如今若顺河旅行,可租船,可骑车,亦可做回背包驴友,沿途美景,俯拾皆是。留学生尽可暑假不返乡,数人同游,也一美事。英国的很多地方都是可以运河通达的,我在曼彻斯特,伯明翰中心区都是以运河为中心的风情化的旧城改造。全国的运河网都是相通的,据说可以从伦敦开船到爱丁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码头区,现在都改建的非常好。而且途中发现有船经过水闸处,操作非常简单,是传统的木质水闸,完全没在国内的电动水闸的复杂程度,完全是两个人手工就可以操作,而且完全不是所谓的工作人员。
估计这些河道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是当地人积累了几代的劳动建成,现在很多地方都保存了几世纪前古画的场景,可见英国对历史遗产的保护是完全和天朝不同的心态。

曼彻斯特在其重工业和制造业衰落后进入转型期在保留了昔日的金融业和法律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工程、电子和其他高科技产业.它们与服务业‘体育和教育组成曼城的主要经济命脉。近年来,受城在重振大曼彻斯特的政策下迅速发展,成为英格兰第二大经济文化中心。在工业转型的压力下.开发利用废弃工业区是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城市更生的良好契机。政府和建筑从业人员对城市内的建筑进行了系统地调查、研究.对建筑进行分级保护、改造和重建。

运河流域是工业时期曼彻斯特的命脉.是工业用地和码头最集中的地方。对运河的改造和再利用是城市更生最重要的线索政府为此把运河分成若干段按照各自的客观条件进行开发。沿运河主要发展住宅.办公和部分商业文化设施。

6 转型攻略

█ 新兴产业结构

曼彻斯特很早地意识到经济战略转型的必要和迫切,将对传统制造业的偏重转移到服务业领域。制造业在曼彻斯特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从20世纪中期的70%减少到2008年的10%左右。而服务业的从业人口则稳步增加,1985年达到城市总人口的73%,这一数字在20 0 8年则高达85 .6%。服务业的崛起使曼彻斯特从“棉都”逐步成为英国西北地区商务、金融、保险业的中心。

经过30年的发展,曼彻斯特已成为拥有众多知名的高等教育、科技、文化和媒体机构的英国西北地区的创意产业集散地。2003年间,整个曼彻斯特地区创意产业的产值达到27亿英镑,占曼彻斯特GD P总额的70%,占西北地区该产业总值的63%。

█ 创意产业服务业集群效应

作为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地,曼彻斯特被广泛认可为英国最具创造力与创新的城市。曼彻斯特的企业正致力于探索新型数字化技术并开拓数据存取与应用的新方式,这一举措不但可以提供商业用途还可借此带来社会变革。
创意产业对英国经济的作用早已为人共识,曼彻斯特作为英国西北地区的经济重镇,在经济转型时期对创意产业这一新经济部门的洞察力相当敏锐。如今,曼彻斯特是英国西北地区的创意产业集散地,拥有众多全英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文化和媒体制作机构,驱动当地创意经济的发展。

█ 合适的生活成本

房价比较低,很有上升空间,曼彻斯特大约是伦敦的三分之一,吸引大量伦敦企业转移(为何不向伯明翰转移?)。产业结构升级,若干个片区的彻底改造,明显感觉比伯明翰发展要快,利用金融和创新行业资源,导致整个城市面貌更新的比较快,提升地产等行业的投资回报率。类似当年深圳吸引大量香港的投资向深圳转移的情况,同时吸引和沉淀了大量的人才。

Image09 Image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