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News

创意经济帮英国华丽转身:去工业化的替代选择

【环球时报报道】上海是英国剑桥公爵威廉王子访华之行的第二站,3月2日晚威廉亲自前往参加英国官方在上海龙美术馆举办的“创意英伦”开幕盛典,并为英国品牌站台,推销英国的创意产业。专家据此分析称,英国正在向世界推出一张独具英伦特色的“创意经济”新名片。

第一个定义创意产业的国家

何为创意产业?英国对创意产业的定义是:基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对知识产权加以运用而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具体来说,英国的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与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娱乐软件(即视频游戏)、音乐、表演、出版、软件、电视与电台等13个行业。英国政府是第一个对创意产业下定义的政府,这一定义也被其他国家广泛采用。

英国的创意经济规模在全球仅次于美国,根据2014年公布的官方数据,英国的创意产业每年为其国家经济贡献高达714亿英镑,相当于平均每小时就有800万英镑入账。

如今,从创意经济占国家GDP总量的比例来衡量,英国拥有欧盟最大的创意产业;从绝对数量上看,英国是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最成功的国家。

2014年,英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跃至第二位,这一指数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乃尔大学和英氏国际商学院共同发布。近些年来,通过对外文化交流,英国正逐步让各国政府和世界各地的创意产业越来越多认识到,创意经济在提供就业、创造财富和传播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次英国官方在上海举办的“创意英伦”盛典即展示其在时尚、高端零售、健康、技术与娱乐产业领域内世界领先的商业创意能力,旨在扩大英国创意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并通过举办中英政商人士对话及研讨会,探讨中英商业合作。

创意经济增速特别快

英国创新慈善机构Nesta于今年1月26日发布了一份报告,对英国的创意和高科技经济领域的就业情况进行第一次系统的剖析。

报告分析了创意产业的规模、增长和在英国各地的分布,研究显示,英国的创意经济在2013年为英国社会提供多达260万个就业机会,创意产业的就业岗位占据英国就业的5.6%。

英国为什么要对建筑、艺术、软件、娱乐等13个创意行业统一定义打包推销?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田德文3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国是去工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现在来做创意产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由于地价、劳动力成本、原材料等不断上升,英国已经不具备传统工业优势,不能和其他国家一起来拼“大工业”,英国必须以最小的人力成本换取最大的利润,因此一定要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

更重要的是,创意经济的增长速度特别快,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的数据显示,创意经济在2013年较上一年同比增长9.9%,该行业的增长速度相当于英国整体经济增速的三倍。

田德文表示,英国创意产业与其说是一种产业,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即要把创意贯彻到产业的各个环节。举一个生产皮包企业的例子来说,中国浙江的企业需要大量生产皮包,才能赚取相当利润,而“创意产业”只需要是小批量、个性化定制生产,就能以1个皮包赚取100个皮包的利润。

创意群体需要政府支撑

《环球时报》记者通过采访调查了解到,在英国,其创意经济特别集中在伦敦和英国东南部,这两个地区创意经济的劳动力占据了创意劳动力总人数的43%。

英国学者认为,英国经济的未来取决于创意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表现,因为它们极具创造力,成长很快,而且不会被自动化取代,所以能够为未来的可持续就业提供基础,创意一直并将继续成为英国生产力增长和经济繁荣的关键驱动力。

谈及创意产业是否已成为英国第一大支柱,复旦大学客座教授、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会员周鸿军3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英国目前第一大支柱产业仍是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排名第二。

约翰霍金斯曾在《创意经济》中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财富,并以5%的速度递增,今天英国华丽转型成功,2012年的总收益增长9.4%,成为英国增速最快的产业。从事创意产业的企业超过10万家,从业人员200多万人,占英国就业总数的8%以上,居各产业之首。

英国文化协会称,英国政府在发展创意经济议程中起了领头作用,不仅拟定了1998-2001年期间的发展路线,并在随后的许多年里继续制定政策策略。目前创意产业在英国全境分布不均,因此还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来支撑英国的创新群体。

英国对创意产业的支撑对中国有何借鉴意义?田德文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也是从“大工业”时代向创意产业过渡的时期,正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中国经济发展过去乃至现在一直在拼产量、拼销量,所以造成中国人在世界上“买什么都贵,卖什么都便宜”这种局面。中国企业在以后的投资中,也要转变投资理念,摒弃刻板思维,多多借鉴全球先进的创新科技模式;其次,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需要加强对创意产业的保护,尤其是知识产权乃至法律方面的保护,这方面是我们的“短板”;最后,要加强国际间的创意产业交流,把一些先进的东西介绍到中国来,这也是中国政府现在正在做的东西。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